冯媛 | 金盆桥下有我家
隔三差五地,秋雨姑娘会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人间走走看看,一经过处,草木会迎来又一次的蓬蓬勃勃,满眼的青翠欲滴。红叶青苔地、凉风暮雨天固然充满诗意,可是淫雨霏霏,阴风凉袖总感觉不妙。
太阳终于遮遮掩掩地休假归来,好一个秋高气爽!偕同父母回老家看看吧。现在的新农村真的很漂亮,整齐划一、干净敞亮、环境优雅,尤其那一面面文化墙引人驻足,可是,我家门前却不是这样的。
2018年春节前夕,CCTV来我家门前赶年集,四面八方的各界人士、亲朋好友来我家门前置办年货,的确热闹了好长一段时间。对,你猜对了,我家就在金盆桥下!
金盆桥西南方有一块三角形地带,西街、东街两村几户人家在此零零散散地杂居,我家是其中之一。这里虽然毫不起眼,但在我的眼中却繁华了好多年。
可现在,这个地方却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。除过一条两米宽的东西走向的水泥路和各家门前清楚干净以外,其他地方都长满了各种知名或不知名的杂草。经过雨水的滋养,半人高的各种野草一大片一大片地涌来,太阳下闪着光的绿色精神抖擞地直逼人的眼。几月前刚刚清理过的我家门前也成了野草的领地,成了各种小虫子的乐园。
我的童年、少年、青年时期的家门前竟变得如此疮痍冷落,满目凄凉……
从记事起,就觉得自己出生的地方最好,虽然那时候大家都很穷,吃不饱穿不暖,但是我们很快乐。家门口一里地内有人声鼎沸、琳琅满目的金盆桥市场;有书声盈耳、朗朗不绝的新式学校;有救死扶伤、人来人往的大医院。家门口100米内有用砖墙围起来的,充满神秘色彩的百草园;有布满水草,间或会冒出一两条鱼儿的小溪流;有两棵古老却粗壮的垂柳……
曾记得,我们几个小伙伴战战兢兢地翻过低矮的围墙到百草园探险,却被不知名的爬虫吓得四处逃窜。听父亲说,很早以前的百草园其实是一个铸造厂,平常人家各种简单的日常用具都出自于那里,兴盛了一段时间后,不知什么原因倒闭了,也就被杂草侵占了。再后来,政府规划建设,拆了围墙,百草园被开辟成了市场,招商引资,修路盖房,成就了现在的超市和各种小门店,现代建筑横跨在我家门前。
曾记得,那条窄窄的溪流从金盆桥下流过,经过我家门前,清清的、亮亮的,好似一条缓缓的飘带。父亲告诉我,这条小溪的源头在水沟村的沟底,那里有一泉眼,冒出水桶一样粗的泉水,一路从北向南经过金盆桥,经过我家,拐个弯流向西去。只可惜,那时一些村民想用此水灌溉,因此筑坝截流,可坝未筑好,泉已干涸,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。而我家门口的那条溪流不过是雨水汇聚而成,时断时续地给我们增添了一些快乐罢了。
无论如何,那条小溪却见证着我的成长。小时的我应该是很有好奇心的,记得那年夏天,同学们都大口大口地喝着放了颜色的彩色水,我们称那颜色米黄、米红,很漂亮。当时我没有喝那透明的颜色水,而是带着几个同学用米黄装扮了自己的双手。上课了,八双好黄好黄的手惹怒了老师,那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操场,然后让我们并排站着,伸出黄手,每手领了三教棍的赏。课间十分钟,我们的人气指数空前绝后,我们像猴子一样被一拨又一拨的同学参观唾弃、指指点点、评头论足,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、最黑暗的十分钟。我因为那黄手而感到万分耻辱,放学后不敢回家,只好蹲在那条小溪边,流着在学校不敢流的泪,说着在学校不敢说的话,用水里的泥沙使劲地搓洗着黄黄的手,直到手白如新为止。从那时起,小溪成了我的至情至性的伙伴。那时我也被告知,爱臭美、胡作怪的人就是这样的下场,也因此,我从此不敢插花带帽、涂脂抹粉,只简朴单一、素颜出镜,一直到三十岁之前。
后来,上游的水沟村建起了一些工厂,我家门前的小溪随即变了模样,水量大了,可透亮清澈却变成了浑浊暗黄,并飘来一股一股刺鼻的气味。再后来,政府开始治理,在小溪流的两边砌上了高高的砖墙,然后又把一条一条的水泥板架在了两堵墙上,后来在小溪的头顶架起了一条没有泥泞的又窄又长的路,从此,小溪被装进了地底下,只有下大雨时才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。
曾记得,门前那两棵高大的垂柳伴我度过了我的童年。春天的鹅黄色暖融融的,柳条会殷勤地为孩子们搔痒痒,柳絮漫天的日子里,柳树下充满着我们无所顾忌的追逐打闹声。夏天,无私的柳条会让我们编成帽子遮挡骄阳的暴晒,我们也会顺着大人摞好的麦草垛爬到柳树上充当一回英雄。秋天,落叶归根时,我们会争着抢着把各种发黄的柳叶据为己有,然后扫回家去烧火,以便赢得大人的夸赞。冬天,粉妆玉砌的柳条更是我们的稀罕,我们用眼睛静静地欣赏她的花纹,用手轻轻地试探她的温度,用舌头一下一下地尝她的味道。可是,这两棵生在小溪边的垂柳几年后也不见了。
后来,没有了小溪和垂柳的我家门口被开辟成了菜市场,好是热闹了一些年。小溪头上的水泥板路两旁总是摆放着花花绿绿、各色各样的蔬菜。尤其到了年底,小镇周围的人都来赶集采购,家门口的菜市场从早到晚就像在唱大戏,只有到了夜晚才会安静一会儿。每天天不亮,我总会被大门外小商贩的吵吵嚷嚷声从梦中吵醒,然后揉着惺忪的睡眼自己起床上学,因为母亲也趁着方便转行加入到了卖菜人的行列。那时的菜市场真的给我们小孩带来了很多好处,因为我站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,就能听到花样百出的声音,在母亲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用杆称,提高了口算能力,最重要的是,我吃到了各种美食,不是用钱买的,而是母亲用蔬菜换的。我从此忘记了那条小溪、那棵垂柳,从此忽略了集市散后家门口那一片狼藉,从此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热闹。可是不几年,农村人口大量进城,菜市场逐渐冷落,人退草长,热闹不复存在。后来,我们全家人也离开家乡进城,上学的上学、工作的工作,从此远离了生我养我的家。
也曾记得,父亲告诉我,金盆桥早先不是现在这个平桥的模样,那是一座单孔拱桥,和它北边街道一座已经消失的多孔凹桥遥相呼应,桥下是潺潺流水,水边遍植垂柳,就如我家门前的垂柳一样古老。桥、水东西两侧商铺林立,古镇风华,名扬远近。心系家乡的一些长辈曾记文:“灵山脚下名陈村,一条小溪润古镇。两侧垂柳映店铺,金盆桥跨街正中。字号客栈高挂灯,车水马龙买卖兴。朱门掌柜雪花银,通商京晋宁甘青。堪称丝路一名镇!”由此可见小镇从前的热闹繁华、大气高贵!
可是,小桥流水人家一去不再复返了!今天,我站在家门口,极目远望,荒草萋萋一片,被现代文明搁浅的角落似乎在刺目的阳光下瑟瑟发抖。我不知道,这块已经被一些长辈关注的角落会不会在短时期内得以改观,但是我知道,在进行乡村改造的过程中,一定会有我们的长辈以及我们这辈人寄托乡愁的东西被呵护、被留住,甚至被活化。
因为那些长辈还曾记道:“古镇繁荣数百年,历尽沧桑时变迁。当年辉煌不曾再,愧对后人失面颜。草木落叶壮重生,吾辈承前当启后。位卑未敢忘忧国,与时俱进促复兴。重塑名镇为己任!”
作者简介:冯媛,凤翔县西街中学优秀教师,市级教学能手,民革党员。爱读书学习,闲暇时写写文字,记录生活点滴。
精彩悦读
『教苑心语』冯 媛 | 女人,活出自己的精彩——读《灵魂有香气的女子》有感
责任编辑丨 辛 克
文字审核丨 濯 尘
公号维护丨 魏晓兰
捡拾生活点滴,留存美好记忆!
欢迎加入『时光捡漏』原创文学平台,编辑部将于10月下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,敬请关注,欢迎参加!
投稿邮箱:sgjltougao@sina.com
编辑微信:google19820728